标杆项目|千年河流 “云端把脉”,数字赋能守护延安碧波

 

 

 

历时两个月,项目团队

穿越金黄旷野、深入幽深丛林、溯行清冽溪涧

用脚步丈量19条河流的生态脉络

累计行程478.4公里

覆盖流域面积达2389.2平方公里

 

 

NO.01

跋山涉水 与河流同行

 

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宝塔区,沟壑纵横,河流蜿蜒。宝塔区的河流承载着防洪、供水和生态保护的多重使命,但面临的管理现状是,数据分散割裂,管理者往往陷入“盲人摸象”的困境。如何唤醒“沉睡的数据”,让咨询报告的结果真正用起来?项目团队给出的答案是,实现多源数据可视化与河流管理数字化,把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数据转化为直观明了的决策依据。为客户提供动态可更新的数字化成果,正是项目团队打开河流健康评价新思路的密钥。

 

项目团队深入河流源头,记录水土流失的痕迹,采集水质波动的数据,观察物种栖息地的变迁。每一步跋涉,每一次观测,都在为河流的“云端体检”积累最真实的生态底数。

 

 

NO.02

破局:从数据孤岛到智慧平台

 

面对近50本陈旧的报告、静态的图表和零散的信息,团队决定以技术破局——以SENSIR智慧环保监管平台为基础,通过卫星遥感、无人机航测、水质传感器、AI模型等多维技术,对河流的水文、水质、物理生境、生物多样性、社会服务5大维度12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。

“数据不仅要实现可视化,更要具备决策价值。”团队将历史规划方案、治理项目信息、监测数据概化整合,平台既能实时展示河道三维形态、水土流失热点,又能关联生物多样性变化与人为活动的影响。管理者轻点屏幕,即可掌握水质达标率、堤防空间分布、河道问题处理进度等关键信息,治河决策从此告别“拆盲盒”时代。

 

 

 

NO.03

成效:从创新模式到客户信赖

 

 

如今,宝塔区河流健康图谱悄然改变:水土流失率逐年降低,水质达标率稳步上升,中华秋沙鸭、黑鹳等珍稀水禽重现两岸,河流自净能力显著增强。这些变化被我们捕捉,被用户铭记。项目实现了咨询业务“全生命周期”闭环管理,充分满足客户数字化管理需求,客户感慨:“平台搭建起了各单位协同合作的高效桥梁,极大提升了整体工作效能。项目收官后,我们也与客户深化合作,持续为其提供长效服务。

延安市涉河项目建设监管工作培训会

目前,该平台已在延安水利部门的十多个单位推广使用。去年下半年,政府开始借助平台的项目管理功能,对未来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、防洪减灾等项目进行科学规划。

 

宝塔河流健康评价项目积极响应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》,全力推动生态系统全要素数据价值转化,不仅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添彩,更成为展现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担当作为的一扇窗口,人与自然沟通对话的一条廊道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为指引,推动智慧化管理,为山河“开药方”,为全国水生态管理提供可复制的“延安方案”,为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力量。

 

 

 

 

项目团队介绍

 

负责项目规划与统筹执行、现场调研、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。

 

王西锋

负责河流健康管理平台管理、现场调研、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。

 

郭嵩

 

负责河流健康评价报告编制。

 

 

王岚茜

 

负责河流健康评价报告编制。

 

 

刘昂

 

负责河流健康管理平台管理。

 

 

彭尧

 

 

守护碧水,永不止步

 
 

下期,我们又将走进哪里探寻智慧化管理路径呢?敬请期待!